讀薇依的這篇論文,進入結尾三部分,今天看的是史詩《伊里亞德》的整體立場。薇依認為,《伊里亞德》,一言以蔽之,談的就是全人類的苦難。我讀古希臘作品,也發現這點,古希臘從不同角度觀察人類的pathos,這個字就是pathetic,悲愴一詞的字根;也是病理學 (pathology) 的字根。
史詩,不讚頌偉大的勝利,而是將焦點放在受苦的人,放在失敗、挫折、憂傷的人類!史詩無比同情人的悲慘,從Hector到小士兵,它們的痛楚都被記錄下來。Iliad,意思就是,在特洛伊城下,《伊里亞德》記載一個城,一個文明的滅亡,娓娓道來當中的磨難與悲哀。同時,也預告表面上戰勝的希臘大軍,將面對更多殘酷的苦難。
第72段的例子: Iliad 11.241-42
第73段的例子: Iliad 21.45-48
第74段的例子: Iliad 17.51
第75段的例子: Hector的例子 Iliad 24.730和Iliad 22.153-157
第77段的例子: Iliad 11.84-91
第78段的例子: Iliad 16.348-50
《伊里亞德》,愁雲慘霧,因為談的是人類最大的災難,亡國,特洛伊城一夕之間,毀滅。但是,希臘人也客死他鄉,十萬大軍平安返家的寥寥可數,也是悲哀。
詩人,客觀的角度,不偏袒特洛伊,也不偏袒希臘人,因為,人一起在武力的誤用和濫用中遭受無窮無盡的苦難。戰爭,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。
上一段提到解脫武力的毀滅,端靠奇蹟(moments of miracles),果真,有一些例子,薇依說道,雖然在史詩,這些奇蹟並不常見,但卻足以與那毀滅之力抗衡:
這些奇蹟,就是恩慈、悲憫與感動的瞬間(the moment of grace),轉化力的誤用,讓凋亡的靈魂重新甦醒,心靈獲得自由。薇依提到八個例子:
第63段:反思(reflection or self-deliberation)
第64段:待客之道(hospitality)
第65段: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。
第66段: 手足之情 (fraternal love)
第67段: 夫妻之情 (生離)
第68段: 夫妻之情 (死別)
第69段: 戰友之間的友情
第70段: 廣泛的友情 (friendship)。
為何這些武士走向悲慘的毀滅? 常常是因為操縱力量的人的無知(thoughtless), 所以,靜思、反省,照見心靈深處的惻隱之心,用慈愛化解怨恨,這是崇高偉大的奇蹟。
古希臘人的習俗,要招待任何出門在外的異鄉人或是客人,因為這些人,看似沒有城邦或是家庭的保護,卻受到天神宙斯的保護。而客人也要遵守回報的規範。當年Diomedes和Glaucus的祖父們就有這份默契,所以他們倆戰場相遇,就放下武器,不傷彼此(Iliad 6.224-26)! 這樣的風俗,是一種不成文的禮儀規範,是Odyssey的倫理主題之一,也成為讓人享受和平與自由的一種奇蹟。
史詩中最美的一段感情,就是Hector和Andromache互敬互愛,Andromache 失去父母與七個兄弟,而Hector填補他們的位置。當Hector即將赴戰場,掛念的只有Andromache;相同地,Andromache也擔憂Hector。這種平等的關懷,早已超過戰爭的陰影。
荷馬史詩中常出現beloved life (Iliad 22.57; Iliad 11.342, 20.412; Iliad 5.155; Odyssey 14.405),慈愛乘載生命,因為每個生命都是我們的朋友,也只有珍惜生命,才能脫離力的傷害。朋友,友誼,並不等於「幫助朋友,傷害敵人」的對峙邏輯。或許東方思維中,「慈悲沒有敵人」總結平等的美學觀與平衡的倫理方法,因為,平等,就不分敵我,因為當落入朋友vs.敵人的不平衡天平中,靜思,反省,收回殺傷力,找出新的倫理平衡。
反省,愛,慈悲,憐憫,禮義,時時刻刻創造人類歷史上的奇蹟,化解戰爭、武力、暴力等負面力量。
西蒙娜‧薇依 (Simone Weil): The Iliad or the Poem of Force: 目錄